随着金融领域从严监管与去杠杆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实体经济层面资金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债券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企业出现流动性困局的案例屡屡出现。如何判断我国的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趋势,企业如何应对流动性冲击,针对这些问题,2018年5月12日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举办经济形势研讨会第8期:“聚焦金融形势与流动性:困境与出路“。
论坛嘉宾由来自实体经济各行业的60余名企业家与来自金融监管部门、交易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系统的20余名金融家组成。会议围绕当前金融流动性特征、成因、未来货币政策与金融流动性趋势、企业资金困境,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一系列应对金融流动性冲击、摆脱资金困境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会议一致认为,目前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均十分紧张。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荒都比较严重;实体经济领域,无论是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还是民营企业,基于债务延续的资金需求都十分强烈;全社会资金链条十分紧张。
金融流动性短缺的原因,会议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金融体系重构和宏观去杠杆过程中造成的货币和流动性创造倍数收缩。去年以来随着各项金融监管政策与降杠杆、防风险政策的出台,金融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均在下降,由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流动性紧张而出现的违约事件不断爆发,加之中美贸易冲突,市场风险偏好在下降,货币和流动性创造倍数在加速收缩,表现在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都十分疲软。金融流动性短缺迅速向实体经济领域延伸,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困局。
第二,社会资金结构性错配是当前流动性困局重要原因。流动性集结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流动性漏斗,其他金融机构流动性极为短缺;社会资金偏好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政府融资平台,造成这些企业的高杠杆,而高杠杆的维系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在社会流动性紧张时期,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向这些企业集中,加剧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
如何摆脱资金流动性困境,会议提出了一些对策。
针对流动性短缺和实体经济资金困境,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应该更加灵活,更加体现宏观审慎和逆周期调控的特色;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互利、互溶、互帮、互解的生态格局,不断创新金融模式,推动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地方政府推动建立各实体行业的稳定基金,应对各行业企业的临时性资金困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会议一致认为,在严格监管、打破刚性兑付、去杠杆的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风险应作为当前第一要务。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强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共通共识和互通互融。企业应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上,要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组合管理,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企业要认真规划自己的资金需求,拓展多种融资渠道,提高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增加流动性要素,如证券化和上市,并提高流动性效率。
会议还探讨了天津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天津拥有投资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制造业占比较高的产业结构、国有资本主导型的产权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与环保压力造成近年来经济增长减速滑坡。对于如何摆脱天津经济减速困境,大家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政策建议。
经济形势研讨会是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高层经济形势论坛,该论坛于2016年启动,已分别在京津两地成功举办七期。论坛由来自国内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级政府等部门的代表参加,共同探讨宏观微观经济走势,研判资本市场趋势,把握政策热点,促进产学研合作。本期论坛是第八期,由天津四季汇与南开大学EMBA校友会联合承办。
|